▣ 後疫時代:除了「戴口罩」成為一個新常態,你更需要「運動」▣
歷史洪流中始終帶不走疫情陰霾,當提到 SARS 不少人都會聯想到和平醫院封院,如果二十年後講起「新冠肺炎」你會想起什麼呢?
奧運不可能延期、不可能不讓別的國家的人進出國門、不可能只在家辦公、不可能封城,如今太多的不可能都發生了,而且是在全世界發生。中研院賴明詔院士形容:「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過往很難想像街上的人全都戴起口罩,也很難想不管到哪都要量體溫,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說:「新冠給我們的一個事情,就是人要改變思維!」如同有可能口罩就成為「日常」,甚至成為一種裝飾品,這些都是一種新的常態,但長怎樣我們正在創造當中,也還不知道[1]。
疫情的擴散著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留在家裡的時間增加了,不能像以前一樣自由地旅遊、聚餐、逛街,連運動習慣也被迫改變。因為學校、運動中心、球場、健身房的關閉,讓原本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突然無法運動。對於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更長時間的宅在家會導致更多因為缺乏運動所產生的後遺症。
■後疫時代:你更需要的是運動:沒運動習慣,若染疫死亡率多2.49倍
免疫系統在預防個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及避免病情惡化至關重要。要增加自身的免疫功能,就要從改善整體健康開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改善整體健康包括增加身體活動量(運動)、營養、心理健康、行為和個人的健康應對策略。
2021年4月最新一期《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有一篇針對不運動和新冠病毒病情嚴重度的研究,研究者針對4萬8,440位美國南加州的新冠病毒染病者做回溯性調查,結果發現:不運動的人如果罹患新冠病毒,其住院機率比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增加了2.26倍,進入加護病房比率增加了1.73倍,死亡比率增加了2.49倍。研究還指出,除了高齡和器官移植史外,不運動是導致嚴重新冠病毒病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這比吸菸、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的影響度都還高!
運動對於身體的好處已經是大家琅琅上口的共識,但實際上大部分的人是做到的比說到的少太多!這個研究結果對這個時間的我們有更大的啟示,你不運動,如果你不幸染疫,你住院的機會、進加護病房的機會、死亡的機會就會比有固定運動的人多好幾倍[3]!
■運動讓你防疫更有力
2021 年 7 月南韓團隊發表涵蓋了 20 萬人的研究發現,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得到新冠肺炎的機率較低,即使染疫,疾病嚴重度及死亡率也比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低。原因可能是運動使免疫系統調控更好,減少過度的發炎反應、並且增加 T 細胞及抗體的活性,此外也有研究發現,運動可以減少肺部發炎及病原體在呼吸道增生。
針對運動的方式,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一週做到累積 150 ~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中等強度簡單的判斷法是跑步還能夠簡短對話交談的狀態;此外還要有至少 2 個時段肌力訓練[4]。
■隨著美國進入後疫情時代,想與口罩「和平分手」、重新拉近與他人的距離,似乎沒想像中容易: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是過去15個月生活在全球最大疫區美國的保命口訣。
Delta變種病毒入侵美國,最新統計每5例新確診就有一例是感染Delta病毒。儘管已經解封,洛杉磯郡衛生局仍公告,建議居民只要進入室內就要戴口罩[5]。
■接種疫苗後不能鬆懈,持續戴口罩2個主要原因、5大重要理由
接種了疫苗,不是應該受到疫苗的保護嗎?打完疫苗為什麼還要戴口罩?
➤打完疫苗仍需要配戴口罩的2個主要原因
台大感染科權威李秉穎醫師指出,主要不是變異病毒的問題,施打疫苗仍要配戴口罩的主要原因有兩項:
1、接種疫苗仍然會感染,只是感染率較低。
2、疫苗接種後,對於無症狀感染的保護效果較低,會有短時間的帶病毒狀態,仍可傳播病毒。即使再打第三劑還是一樣[6]。
➤已經接種疫苗,仍需要戴口罩5大重要理由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傳染病專家克里斯汀·英格蘭(Englund)博士說,在擁有一定程度的群體免疫力前,疫苗是針對新冠疫情的另一層保護,但是接種疫苗並不意味能立即以前的生活,強調需要再戴一段時間的口罩。
Englund博士解釋為何已經接種疫苗,仍需要戴口罩5大重要理由:
1. 疫苗生效需要時間
第一劑後確實會獲得部分免疫反應,但這並不意味著在針頭進入手臂後就立即受到保護,而且接種完疫苗需要兩週以後才會產生保護力。
2. 疫苗不能提供100%保護
儘管疫苗有效果,但是只能提供某限度的保護力,就算接種疫苗後仍有感染新冠的風險。
3. 接種過疫苗的人可能是無症狀傳播者
接種疫苗意味著發病和出現症狀的可能性減少,因為接種疫苗的人可能在無症狀的情況下被感染,並將其傳播給尚未接種疫苗者,如果接種疫苗的人認為不需繼續戴口罩,他們可能會導致病毒繼續傳播。
4. 保護免疫系統受損和無法接種疫苗的人
如果你完全接種疫苗,建議避開心臟病、癌症沒有接種疫苗的高風險人群。
5. 疫苗的劑量仍然有限
達到群體免疫需要50%到80%的人口接種疫苗才能達成,因此我們必須在他人等待接種疫苗時繼續戴口罩保護自己與他人[7]。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台三級警戒(已於110年7月27日起降為二級)。我們都知道運動能帶來健康,也可以增進免疫力,甚至沒運動習慣的人有更高機率感染新冠肺炎導致重症。然而,這時候想要運動卻面臨了一個很大的抉擇:要在家裡甚至狹小的房間中居家鍛鍊,還是要戴起口罩到空曠戶外揮灑汗水?
■戶外運動戴口罩,汗水沾濕記得換
隨著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病毒可以透過氣溶膠漂浮在空氣當中進行傳播。在戶外不戴口罩,其實還是相當危險的。對於健康的成人,戴口罩與否並不會影響運動的表現,更不會造成大家擔心的休克或呼吸衰竭等嚴重疾病。
對於防患新冠疫情,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對於戴口罩的建議是,戶外運動仍必須戴著口罩。如果在高強度運動下,覺得呼吸困難真的戴不住,也要保持至少6英呎(約1.8公尺)的安全距離,並在通風良好的場所運動,否則可選擇低強度的運動,例如慢走或瑜伽。
如果選擇在戶外跑步、騎腳踏車、快走,都務必戴著口罩。尤其是當運動的汗水沾濕了口罩時,請你換一個新的,因為口罩中的過濾層潮濕後,口罩過濾病菌的效果就會變差,降低口罩的保護力。
另一篇刊登在《美國胸科學會年鑑(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的文獻回顧研究指出,對於健康的人來說,無論是衣服遮掩口鼻、戴著手術口罩或是隔絕效果更好的N95,所有生理指標如心跳、血壓、呼吸所需做功與主觀感覺疲勞指數其實都差不多,甚至在很高強度下的運動也是如此。因而,戴口罩對於一般健康人的運動表現來講,事實上是沒有影響的。
對於有心肺疾病的患者由於戴口罩運動可能會增加患者的身體負擔,因此建議在三級警戒的時刻,還是留在家中,避免外出運動。在室內單獨一人不必戴口罩,可選擇從低強度的運動開始,進行如靜態拉筋伸展、固定式腳踏車/跑步機、跳繩、啞鈴肌力訓練或瑜伽等運動,並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狀況與保持水分充足,這才是安全運動的不二法門[8]。
■#HealthyAtHome 疫情下維持運動習慣的好處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 #HealthyAtHome 的概念,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維持運動習慣,有幾個好處:
►控制體重,並且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中風等慢性病的危險性,以上疾病都會增加染上新冠病毒的風險及嚴重度。
►增加肌肉骨骼的力量及強度、提升平衡度,並且減少老人的跌倒風險。
►維持認知心理功能,降低憂鬱症及失智症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提供成年人的運動建議
►一週至少做到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慢跑快走、來回上下樓梯、跳繩),或是 75 分鐘的劇烈運動;做到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會更好。
►大肌群的肌力訓練(例如深蹲、伏地挺身)一週至少做兩次。
►工作時注意姿勢,每 30 分鐘要起身活動一下。
►年長或活動力不佳的人,要加上一週至少三次的平衡訓練(例如腳跟對腳尖走直線一字步)[4]。
運動已愈來愈被醫學界認可,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EIM)說明了運動對這些慢性患者的重要性,即使在疫情期間也不能輕忽。研究也發現,各國許多慢性病患者,封城居家隔離之後,心肺相關症狀加劇,不見得是感染,許多反而是來自長期缺乏運動後的肌肉無力萎縮。
新冠肺炎大大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家中居家鍛鍊時,也要注意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和空氣流通。在外選擇可以保持距離的戶外運動,外出時,務必戴上口罩,這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武器!持續的運動能帶給我們更健康的身體與快樂心情,也為疫情籠罩的黑暗帶來一絲曙光!而當疫情解封的一天,仍可保有一個健康如新的自己[8]。
疫病下人類顯得渺小、卑微,我們無法拒它於千里之外,只能更加謹慎、戰戰兢兢迎接疫情下的新生活面貌[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Heho健康) 後疫情時代的台灣!十大學者分析改變了這些事 -
https://heho.com.tw/archives/93094
[2]Sallis R, Young DR, Tartof SY, et al Physical in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for severe COVID-19 outcomes: a study in 48 440 adult patient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First: 13 April 2021. doi: 10.1136/bjsports-2021-104080
[3](康健雜誌)「疫情當前,更需要的是運動」: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296
[4](Heho健康)抵抗新冠肺炎就靠「規律運動」WHO建議疫情期間維持運動好處多!:https://heho.com.tw/archives/184608
[5](中央社新聞粉絲團)「洛杉磯抗Delta變種病毒 重新建議室內戴口罩」: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6300028.aspx
[6](媽媽經)「打完疫苗為什麼還要戴口罩?台大醫師告訴你2個主要原因」:
https://bit.ly/3AkS2aI
[7](健康醫療網)「接種疫苗後仍要戴口罩 5 個理由 你知道為什麼嗎?」: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0496
[8](康健)「新冠肺炎來襲!戴著口罩運動安全嗎?」: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4076
➤➤照片
(udn.com 聯合新聞網)「戴口罩到底能不能運動?」:https://udn.com/news/story/7879/5519301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疾病管制署 #後疫時代 #戴口罩 #運動 #HealthyAtHome #運動即良藥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萬的網紅A力地方媽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追鬼滅有個後遺症, 就是什麼都想來“呼吸”一下! 就在我的“菜刀之呼吸”“香蕉之呼吸” 逼得先森使出“白眼之呼吸”之後, 自己來到角落的墊子上, 免不了來個“屁之呼吸” 練到“拾之型” 進入希望大家”當我透明“讓我默默喘的世界~ 多年前,在我迷上”火影忍者“的時候, 就有姐妹說,我已經是大人了, ...
「深蹲 後遺症」的推薦目錄:
- 關於深蹲 後遺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深蹲 後遺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深蹲 後遺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深蹲 後遺症 在 A力地方媽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深蹲 後遺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深蹲 後遺症 在 [問題] 深蹲膝蓋關節的聲音- 看板MuscleBea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深蹲 後遺症 在 物理治療瑜珈工作室- #深蹲#弓步#體位法深蹲,夠深嗎? #迷思 ... 的評價
- 關於深蹲 後遺症 在 [問題] 深蹲膝蓋關節的聲音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深蹲 後遺症 在 深蹲是否會造成椎間盤突出? - 健身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深蹲 後遺症 在 膝蓋有聲音要吃什麼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深蹲 後遺症 在 膝蓋有聲音要吃什麼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MOBILE01 的評價
深蹲 後遺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5招讓長者「抵家增肌顧健康」》:老人易跌倒,你聽過「肌少症」嗎?別讓「跌倒」扼殺你的家人‼️
高齡化社會,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格外受到關切,包括「跌倒」、「骨質疏鬆」、「肌少症」、「失智」以及「三高」,都是常見的問題或疾病。有醫師表示,其中以「跌倒」最需要注意,若長輩不幸跌倒,恢復以及照顧問題,恐會形成兩代人的負擔[1]。
大家都知道老年人禁不起摔,提到預防跌倒,大眾往往想到補充鈣質、強化骨骼,然而,人之所以能活動,必須倚靠著骨骼、關節和肌肉三者相互牽動才能完成。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肌少症都可能是造成跌倒失能的因素,肌肉更是帶動關節及骨骼的關鍵,若肌肉強健有力,便能走得穩,還可減少骨骼、關節的負擔,進而降低兩者退化機會[2]。
■老年人應避免跌倒,醫:致死率50%
「聯新國際診所」林頌凱院長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1位80歲的陳老爹在清晨運動時,因站立時間太久,突然跌坐地上,摔斷了髖關節,緊急送醫手術、手術順利。
但從此他害怕行走,如今已臥床一年多,讓陳老爹和家人的生活,都有了極大改變,子女也奔波在醫院的心臟科、精神科、泌尿科、骨科、牙科、神經內科、消化科等,陪伴父母候診。」
林頌凱院長表示,若罹患高血壓40年,雖然身體狀況不好,但不會死;但若因為跌倒、髖部骨折,致死率卻相當高,甚至可達50%,特別是老人家常有骨質疏鬆、器官功能退化等問題,導致不是死於骨折,而是因為摔倒後不能正常行走、或長期臥床,導致後遺症,或是因感染而致死。
■最常發生跌倒狀況的,通常是在家裡,特別是半夜時分
因此,如何避免長輩跌倒,是為人子女或照顧者必須特別注意的重點。林頌凱院長也提醒,最常發生跌倒狀況的,通常是在家裡、一半以上的長輩是在家裡跌倒,特別是半夜時分。
長輩常有失眠問題,常因半夜上廁所、光線昏暗、神智不清,踢到障礙物等原因,導致跌倒,一旦長輩不慎跌倒,動髖關節手術、住院期間及術後恢復期造成的照顧問題,對父母與子女兩代都會帶來負擔[1]。
■肌肉流失容易導致肌肉無力,肌少症都可能是造成跌倒失能的因素
60歲後肌肉加速流失:發表在《生理前線》(Frontiers in Physiology)的研究指出,全身肌肉質量每十年以男性4.7%、女性3.6%的速度減少,且在60歲後加速。
一篇發表在《年齡與老化》(Age & Ageing)期刊的系統性分析,60歲以後每20個老人就有一名被診斷為肌少症,更是1/3老人住安養機構的主要原因。
根據日本內閣府《高齡社會白皮書》統計,65歲以上高齡者需要照護的原因裡,衰弱占13.8%,僅次於失智和腦中風,但如果加上第4名的骨骼和跌倒12.5%,已經超越排名第一的失智症(18.7%)。
■肌肉衰弱、流失,身體各功能退化
中年以後隨著年齡增長,全身肌肉退化萎縮,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力量同步崩跌,尤其手腳最明顯,不只是你走路愈來愈慢,吞嚥也愈來愈困難、呼吸不再順暢、心臟跳動不再有力,全都是被肌少症拖累,甚至開始認不得路了、心情憂鬱低落,認知能力下降、憂鬱情緒等都被發現和肌少有關[3]。
■老人肌少症易危及性命,醫師教這樣做健康延壽
「郭綜合醫院家醫科」吳俊鋒主治醫師指出我國預估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在老年人常見的肌少症會對老人健康與死亡率的增加構成大威脅,建議老人家可適度曬太陽、多補充維生素D、每週定時有氧運動,可預防及改善肌少症。
吳俊鋒醫師指出,肌少症在老人族群較常見,在美國及部分歐洲地區的研究顯示,肌少症盛行率在60到70歲之間的長者約為5%-13%、80歲以上約為11%-50%;台灣的研究則顯示65歲以上長者,肌少症盛行率約為3.9%-7.3%。
罹患「肌少症」因肌肉力量減少,下肢功能較差,人顯得無力、疲倦、步態不穩,較易跌倒、增加失能風險;研究也發現肌少症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有相關性,老年人若同時存在肥胖與肌肉不足時,稱之「肌少型肥胖症」,其對健康的不利影響比單一存在的肥胖症或肌少症更易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使得老人失能增加、死亡率上升。
吳俊鋒醫師說,補充蛋白質與維生素D可預防、改善肌少症,體重60公斤的老人家1天應攝取60至72克蛋白質(約10份肉類),富含白胺酸的蛋白質對合成肌肉有益,可多選擇牛奶、黃豆、雞肉、魚、瘦肉、花生等食物。
適度曬太陽,讓皮膚合成天然維生素D;食物部分可吃魚、蛋奶類、蕈菇類與五穀類是維生素D來源。此外,可適度運動,1週3至5次有氧運動(如快走、騎單車,1次30分鐘)、每週兩次重量訓練,1次10至15下,舉啞鈴、彈力繩、毛巾操均可[4]。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5招讓長者「抵家增肌顧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週應累計至少150分鐘中等費力運動,另外建議每週進行3次促進平衡及防跌之運動。
國民健康署提供5招以坐站為基礎訓練長者肌力、平衡感的運動,讓長者於日常生活可隨時運用。運動前除先留意身體狀況外,可在身後放一張穩固的椅子並站在有扶手的位置旁,讓自己隨時可抓握,以策安全。
每次動作維持3-5秒,重複做10-12次,每個動作可以做3組,過程當中如果感到疲憊,可以隨時坐下休息,千萬不要勉強自己!
一、原地踏步不馬虎
雙腳左右輪流踏步,以踩踏作為運動暖身,可維持基礎的肌耐力及心肺耐力。
二、深蹲如廁自己來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背部維持打直,屁股角度不要過度前移,蹲下時眼睛直視前方,背部不要前傾,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
三、爬梯雙腿要提高
先抬起同一側上下肢,而另一側手腳站穩扶好,兩側輪流進行,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
四、踮腳站立練平衡
雙手扶好椅背,踮起腳尖練習站立,略微抬高腳跟,重心放在腳趾,背部維持打直,可訓練小腿肌力以及身體平衡。
五、弓箭跨步練腿力
右腳向前跨步,重心放在右前腿,背部維持打直,雙腳屈膝呈90度彎曲,再換邊進行動作,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5]。
■適當營養與運動,預防肌少症
在身體逐漸老化的過程中,生理、心理與病理交互作用下,加速肌少症的形成,肌少症是引發老年人身體開始衰老並產生許多延伸問題的根本,也是老年人發病率和失能的有利預測指標。
預防是避免肌少症所產生之問題的最佳選擇,也就是「補充適當的營養」及「規律的運動訓練」,改善肌肉量和身體功能,就能有效預防因為身體機能老化所導致的虛弱與失能。
非常鼓勵大家從現在就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參加活動或是運動訓練,適度的規律運動,可以協助維持身體活動能力、平衡感,這改善的不僅是老年人的功能與獨立性,還有往後餘生的生活品質[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自由時報 / 自由時報健康網 )「老年人應避免跌倒 醫:致死率50%」: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428803
[2]( 新光人壽互動網 )「長照你我他》老人易跌倒,你聽過「肌少症」嗎?」:https://care.skl.com.tw/articledetail.aspx?id=107
[3]( 健康2.0 )「老年人當心!「這種病」比失智症更可怕 從頭到腳都退化」: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7261
[4](自由時報 / 自由時報健康網)「老人肌少症易危及性命 醫師教這樣做健康延壽」: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534272
[5](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長者居家來運動 抵家增肌顧健康」:https://health99.hpa.gov.tw/news/18582
[6]( 台灣癌症基金會~熱愛生命 攜手抗癌)「請你一起這樣做!肌不可失-預防肌少症」:https://www.canceraway.org.tw/page.asp?IDno=3934
➤➤照片
[5]
長者在家運動,除先注意身體狀況外,可在身後放一張穩固的椅子,以及站在有扶手的位置旁,讓自己隨時可抓握,以策安全。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肌少症 #補充適當的營養 #規律的運動訓練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深蹲 後遺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媽媽後遺症
每次滑網美媽媽們的臉書、IG,看到她們還是華服全妝,產後迅速恢復身材,像沒事一樣,只是多一個小孩,育兒就是推著嬰兒車喝咖啡拍拍照而已,真的是這樣嗎?
現在就來破解網美媽媽們沒告訴你們的症頭:
#健忘
前面已經寫過一篇我的金魚腦了,請見:https://pse.is/3k9enl
#幻聽
這大概是所有媽媽都有的症頭。不管是白天午睡還是半夜長睡眠,總感覺聽到伊哈在哭,有時連H先生都問我:「妳有聽到伊哈在哭嗎?」
我說:「沒有欸。」
H先生說:「我都覺得我有幻聽,老是覺得伊哈在哭。」
我拍拍他的肩膀說:「不是只有你,我也有幻聽,這應該是所有新手爸媽都會有吧。」
隨著伊哈月齡增加,幻聽次數有變少。
#失眠
第一個月因為伊哈喝奶時間不固定+半夜要擠奶,每天睡眠時間很少,每天都累到倒頭大睡。之後伊哈睡過夜之後,換我失眠😭,連續多日都直接看日出,覺得靈肉分離,後來上網查,發現睡前要吃鈣片可改善,立刻上網買,到貨當天吞2顆,再搭配腹式呼吸,總算睡覺了。自此,鈣片被我當成睡眠仙丹服用。
#媽媽手
約莫產後第2個月開始,經常覺得右手有滑鼠手,但又覺得很奇怪,我已經超久沒有使用電腦跟滑鼠了,為何還會滑鼠手,上網查才知道原來是媽媽手。
看了中醫,醫師幫我針灸右手,叫我要熱敷、戴護腕,過了一個星期,去看中醫時,我哀嚎說:「醫師,連左手也會痛了!」
醫師笑笑地說:「媽媽手都嘛是左右兩手都會痛。」
聽從醫師建議,買了左右手各一的護腕,現在只要抱伊哈我就會戴護腕,減輕手腕的負擔,不然有種要廢掉的感覺。現在我的手指會麻、手腕卡卡硬硬的。
這星期H先生跟我說:「我的手開始會麻麻的了誒!」
我說:「應該是媽媽手吧,護腕輪流戴吧。」
#膝蓋痠軟
大概是產後第三個月,經常坐下、蹲下都覺得膝蓋很痛!為了確保沒事,我還掛長庚骨科,照了X光,說是髕骨距離較大,不用吃藥,多做一些深蹲復健,加強肌肉耐力,會逐漸好轉。
現在在家,一天大約做20下深蹲,以前是半蹲就會覺得膝蓋酸軟,現在是要整個蹲下才會有酸軟的感覺,似乎有做有差。寫到這裡,立刻去深蹲。
#掉髮
OMG!這大概是最驚悚的產後後遺症吧!以前也會掉髮,但現在的掉髮量大到洗完澡就會堵住排水口,吹頭髮時用梳子梳頭,地上黑壓壓的一堆頭髮,每次洗完澡吹完頭髮都讓我倒吸一口氣,心想再掉下去會不會禿頭(哭)
因為還有在餵母奶,營養都給寶寶了,掉髮是正常,很多媽媽都說不哺乳之後就不掉髮了。我個人是覺得有補充鈣片有差,掉髮有趨緩許多,還有,2天洗一次頭髮,應該可以掉比較少吧。
#頻尿
想說都已經生產完畢,已經沒有胎兒壓迫了,怎麼還是很頻尿?到底有多頻尿,尿完去刷個牙,怎麼又想尿了(哭)看中醫時,一併跟醫師說,醫師就說:「有些人是生完還是會頻尿。」
我我我,我就是啊!
現在是有尿意就立刻衝去上廁所,絕不憋尿。為了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晚上8點之後不喝任何液體,通常可以一覺到天亮。至於一天要喝2000ml的水,我個人是覺得還好,反正想喝就喝,8點之後禁食禁液體就好了。
看完這些
你們說,媽媽容易嘛🤷🏻♀️
-
照片:🇵🇹葡萄牙里斯本
-
💎輸入通關密語加入神秘聊天室:https://pse.is/3ftpgt
深蹲 後遺症 在 A力地方媽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追鬼滅有個後遺症,
就是什麼都想來“呼吸”一下!
就在我的“菜刀之呼吸”“香蕉之呼吸”
逼得先森使出“白眼之呼吸”之後,
自己來到角落的墊子上,
免不了來個“屁之呼吸”
練到“拾之型”
進入希望大家”當我透明“讓我默默喘的世界~
多年前,在我迷上”火影忍者“的時候,
就有姐妹說,我已經是大人了,
還這麼喜歡進入異世界幻想,
讓她覺得不可思議~
我就是很喜歡,
這種把生活中正常不過的小事,
變成各式各樣~
創意無限延伸的”認真走心“動漫感!
後來還迷上”死神“
一直送她“萬解””月牙天衝“
弄得她哭笑不得只能陪我過招~
生活就是這樣啊!
有時現實生活糟糕到希望這是夢一場,
有時想停留在生命某個時段不要醒來,
但是列車是不會停的,好壞都會過去!
練屁肌的無限列車每週我開三班,
來回共20~30分鐘,
有時也是在夢中做完醒來發現自己還在床上,
這樣會有脂肪堆積的龍柱,
這種龍柱是不會回桃的~面對吧!
🙏🍑屁之呼吸!🍑🙏
1️⃣屁之呼吸-壹之型:降屁·連面 (くだりづき・れんめん)
揮動進化的爪之刃
對空中連續進行錯綜交互的亂數無形斬擊
產生多道交錯的刃風
在封死對手行動的同時
還會產生無數的圓屁刃。
可以化解敵方廣範圍的進攻並強固自身下盤
(1.深蹲搖擺-手左右延伸)
2️⃣屁之呼吸-貳之型:流流·屁舞(りゅうりゅうまい)
使身體如同水流一樣高速移動,
又像波光粼粼的水面一樣躍動
結合逃避和攻擊的技術
由於行動過於迅速
所經之處只餘下數個殘影。
動盪不定、擾亂敵人,可在瞬間消失於無形
適合被使喚做“不想做的事”的時候遁逃
(2.併腿踮單腳深蹲)
3️⃣屁之呼吸-參之型:蛇腹·屁絞(とぐろじめ)
以單腳為中心下蹲
另一隻腳揮出蛇行般的彎曲刀路
斬擊軌跡就如同盤繞著的巨蟒一般
將屁肌絞殺在正中央
適用於立場不堅定
"耳根子輕"的自馴術
在感覺沒有立足之地的環境中自我訓練之型
(3.交錯變化蹲)
4️⃣屁之呼吸-肆之型:狂屁·綻裂(くるいざき)
先已蹲姿猛然躍起,
在屁突猛進的同時,
不斷揮舞兩把尖爪
往兩邊揮斬
最適合在被敵人左右包圍的場合使用
(4.深蹲開合跳)
5️⃣屁之呼吸-伍之型:屁力·一閃(へきれきいっせん)
將力量灌注到一隻腳上,
再將另一隻腿往後上方
一口氣爆發,
像撕裂空氣的排氣一樣,
高速接近對手後,
以連鬼都看不清的速度
進行極速突擊的腿巴臉術
對雙腳爆發力的要求極高
是屁之呼吸最基礎、卻也是最難學的招式。
(5.單腳蹲抬腿)
6️⃣屁之呼吸-陸之型:屁魄·災渦 (げっぱくさいか)防禦技
無需夾屁即可釋放,
蹲姿跳躍並不斷迴旋自身,
在周身產生巨大的漩渦狀刃風,
彈開突進至自己身邊的敵人,
主要用於 面對碎念僵持不下時 脫身之術
(6深蹲跳轉)
7️⃣屁之呼吸-柒之型:蜿蜒·綻屁(しんうねりざき)
採臥姿,將單腿往自己胸前蜷縮
利用自己身體的柔韌度,
將自己的肩膀、手臂、手腕關節鬆開
延長攻擊距離後甩出的斬擊
在敵人口出狂言的瞬間閃躲並適時攻擊
(7棒式蜘蛛)
8️⃣屁之呼吸-捌之型:屁間·感知(くうかんしきかく)
經過屁流呼吸法的磨煉,
只要集中注意力,
就連空氣中微弱的動搖也能感知到
不用通過直接接觸,
便可捕捉到屁肌的位置。
讓屁流化解空氣中凝結的尷尬氣氛
(8橋式行走)
9️⃣屁之呼吸-玖之型:蚌屁的慈雨(かんてんのじう)
以肉眼完全無法察覺的超高速進行突張斬擊,
如水流般輕輕劃過,讓敵人幾乎毫無痛楚
那些接受過這種斬擊的部位不會感到任何痛苦
這是一顆憐憫之屁,只給自願受虐的得道者。
(9蚌式開合)
🔟屁之呼吸-拾之型:輝輝屁光(ききおんこう)
從天而降,對敵人發出自上而下的音波斬擊,
如太陽般熾熱的烈焰,重生又毀滅
悲慘瞬間被切斷,達到一種從新塑型的功效。
(10超人式靜止 面地兩輪 仰式直到音樂結束 )
😼影片為私人運動筆記分享,
若有專業問題請尋求教練或專業協助喔!
--------------------------------------------------------------------------
我是A力,運動是我的日常,廚房是我的療癒室,
我曾經是個圓噸噸的地方媽媽,也在九彎十八拐的減脂路上迷過路,
如果妳也在學習,我會很開心在這裡見到妳~
這裡有我老公幫我記錄的生活,我也很歡迎妳到粉專上跟我聊天,
生活是一場接力賽,我們一起陰溝裡賞星星!
粉專:地方媽媽 健身筆記 Ellie
https://www.facebook.com/ellielocalmom
IG:local_mom_ellie
https://www.instagram.com/local_mom_ellie
攝影-導演 我先森/周琨瑾火野攝影
剪輯-文字 苔苔我/彭佳琳 A力地方媽媽
音樂資訊-
Track: Godmode X BTWRKS - 6am Music Provided by Magic Records Listen To The Original: https://youtu.be/SPxYv0k_Hc0 Free Download: https://fanlink.to/6AM Usage Policy: http://www.magicmusicLLC.com
Track: BLVZE & X-Ray & Justtjokay - The Beast Music Provided by Magic Records Listen To The Original: https://youtu.be/lxQZ55kVhsw Free Download: https://fanlink.to/enTz Usage Policy: http://www.magicmusicLLC.com
深蹲 後遺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醫生說「請妳運動!」時,最強女性對症運動指南 日本首席體能訓練師教妳:1次5分鐘,改善肥胖、浮腫、自律神經失調、更年期不適!」介紹
訪問: 郭仕政 (Simon Kuo)(推薦人)
內容簡介:
日本首席體能訓練師所教授的對症最佳運動方法,
有效改善使女性備受困擾的
肥胖、水腫、骨質疏鬆、更年期不適
打造完美體態與健康!
★ 日本狂賣13萬冊,《醫生說「請你運動!」時,最強對症運動指南》系列作品 ★
★ 針對女性量身打造!1次只要5分鐘,找回優美體態與體力! ★
★ 桌球選手福原愛、羽毛球選手藤井瑞希等都受其指導 ★
★ 超詳細圖解+真人影片示範,所有動作一次到位 ★
沒有肌力又採用瘦身偏方,讓妳的健康被掏空了嗎!?
・因為不喜歡運動後很累的感覺
・與其多動,寧願選擇節食、斷食
・運動後可能會變壯,體態反而不好看
・就算是運動也幾乎不考慮重訓,覺得只要多走路、跑步或是抬腿、拉筋就夠
儘管近年運動開始盛行,但還是有不少女性不太喜歡運動,或是認為只要平日多走路、跑跑步、拉筋、抬腿就很足夠。甚至採取少吃、不吃、斷食等方法,希望能在短時間內讓體重快速下降……可是,這些瘦身偏方,往往治標不治本,甚至悄悄破壞身體基礎,為日後落下病根,可謂得不償失。
若是在年輕時沒有培養出正確的運動習慣,或了解什麼運動對身體才有幫助,等到年歲漸長,開始感受到體力明顯下滑、體態日漸崩壞之際,往往更容易陷入 體力差→不喜歡運動,不喜歡運動→體力更差 的惡性循環。
運動專家所傳授的,醫學上真正對於「女性身體有效」的運動方法!
女性健康中,最大的瓶頸在於許多女性的肌肉量都很少。然而肌力是穩定身體的重要關鍵,當有足夠的肌力,肢體的運作順暢,才不容易受傷,且能提升代謝,有效調節身體機能。
但是女性天生就難以培養肌力,為了解決讓女性深感苦惱的健康與體態問題,日本最強運動專家──中野‧詹姆士‧修一,特別針對女性打造,結合符合正確醫學、有效率的運動方法,讓女性也能簡易無痛地鍛鍊出健康的身體與優美的體態!
脂肪型肥胖→
結合肌肉訓練+有氧運動,增加肌肉量再燃燒脂肪,確保體態優美不復胖。
水腫蘿蔔腿→
改良式深蹲,連苦惱的「經前水腫」也一次解決,擺脫水腫變輕盈!
骨質疏鬆→
人人都可駕馭的簡易跳躍,簡易好操作,揮別激烈飲食法所帶來的可怕後遺症。
熱潮紅、疲倦、月經失調、焦慮→
舒緩式運動,放鬆身心、調整體態,有效改善女性荷爾蒙起伏所帶來各種不適。
【丟掉錯誤的運動觀念】
Q:一直做手臂與腿部運動,象腿、掰掰袖卻還纏著我?
A:運動後儲備於「全身的體脂肪」才會逐漸被使用,會瘦哪裡往往與天生體質有關,「局部瘦」僅僅是噱頭。
Q:每天走一萬步,健康卻還是有紅字?
A:身體會自動適應強度,若沒有提高運動負荷,將根本無法刺激到肌肉,即便天天行萬步也等於沒有運動。
Q:總覺得運動後腿部反而變粗了!
A:那是血液等水分暫時集中,而會出現「暫時」的肌肉膨脹,只要適當紓緩就會馬上解除。
作者簡介:中野‧詹姆士‧修一
日本首席體能訓練師
運動動機CLUB100最高技術負責人、PTI認證專業體能訓練師
美國運動醫學學會認證運動生理碩士(ACSM/EP-C)
透過強化身體實現競賽能力提升、預防受傷、應對運動障礙症候群及生活習慣病的日本首席體能訓練師。曾指導過桌球選手福原愛以及羽毛球選手藤井瑞希等,從2014年開始擔任青山學院大學車站馬拉松團隊的體能強化教練。
推薦人粉絲頁: 郭仕政 物理治療師
出版社粉絲頁: 方舟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深蹲 後遺症 在 物理治療瑜珈工作室- #深蹲#弓步#體位法深蹲,夠深嗎? #迷思 ... 的推薦與評價
迷思很多人堅持執行深蹲時「膝蓋不超過腳趾」的信念,也很多人在所有膝關節彎屈的 ... 和肌力的不平衡;生活上可以發現彎屈時「膝蓋不超過腳尖」的後遺症,例如使用蹲 ... ... <看更多>
深蹲 後遺症 在 [問題] 深蹲膝蓋關節的聲音 - Mo PTT 鄉公所 的推薦與評價
... 好小弟健身新手最近剛蹲到史密斯50公斤穩定教練想讓我上深蹲架可是教練 ... 等所有方法用盡再找醫生看看小弟怕之後重量蹲太大以後膝蓋會有後遺症 ... ... <看更多>
深蹲 後遺症 在 [問題] 深蹲膝蓋關節的聲音- 看板MuscleBea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Hi 各位巨巨們大家好 小弟健身新手
最近剛蹲到史密斯50公斤穩定
教練想讓我上深蹲架
可是教練發現我的右膝蓋有關節磨損的聲音
有幫我拿空槓重壓放鬆 大腿上面內側外側重壓
可是小弟今天起來試試看的時候 還是有聲音
就算把重心壓在左腳
右腳不出力維持標準姿勢也是有聲音
最近不用蹲大重量 所以不急著找醫生
等所有方法用盡再找醫生看看
小弟怕之後重量蹲太大 以後膝蓋會有後遺症
看一下各位的方法 有綁護膝 滾筒熱身
還有其他方法嗎?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3.113.24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574465623.A.8F1.html
※ 編輯: zxc881230 (111.83.113.243 臺灣), 11/23/2019 07:36:44
不會痛 但是就是有聲音 以前也沒特別受過傷
想說會不會是肌肉不協調還是練的不夠平衡
才會這樣問 抱歉
※ 編輯: zxc881230 (111.83.113.243 臺灣), 11/23/2019 10:15:05
... <看更多>